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史专栏

首页 > 党史专栏 > 正文

蔡和森:中国革命的“一盏明灯”

发布者:  时间:2024-07-12 15:39:38  浏览:

1920年,一位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与国内友人通信时,明确说在中国应当成立共产党,作为“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这名留法青年就是蔡和森。

蔡和森,1895年3月出生于上海,后随母亲回到家乡湖南双峰永丰镇。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后与毛泽东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与毛泽东等有志青年在岳麓山溁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成立了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造人心风俗”为宗旨的新民学会。

1918年,蔡和森受新民学会委托到北京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事宜,在北京期间,他深受蔡元培和李大钊的影响,并参加了五四运动。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写道:“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已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蔡和森是最早接触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民学会会员之一。

1919年,蔡和森偕母亲葛健豪、妹妹蔡畅以及向警予等前往法国勤工俭学。他在1920年7月召开的蒙达尼会议上提出将新民学会的宗旨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公开宣传建立共产党的主张。1920年8月、9月,蔡和森通过新民学会通信的形式与毛泽东等探讨建党思想和建党原则,成为中国系统宣传列宁建党学说的第一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蔡和森在致毛泽东的信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而“社会主义必要之方法”为“阶级战争——无产阶级专政”,并特别指出:“我以为先要组织党——共产党。因为他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以中国现在的情形看来,须先组织他,然后工团、合作社才能发生有力的组织,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才有神经中枢。”

1921年底,蔡和森回国,在上海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蔡和森先后担任中共第二至六届中央委员,第三、四届中央局委员,第五、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25年蔡和森参与组织领导“五卅运动”,后受中共中央委派,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会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1927年后曾先后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等职。

此外,蔡和森于1922年9月开始担任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撰写大量论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1922年,蔡和森在上海任教的讲义《社会进化史》,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第一部社会发展史。

在党的八七会议上,蔡和森对党中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正确方针做出了重要贡献。1928年,蔡和森在中共“六大”上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明确指出了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并由此得出在农村亦可能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建立割据局面的正确结论。

1931年6月10日,蔡和森出席香港海员会议,因叛徒出卖被捕,随即由港英当局引渡到广州。8月4日,蔡和森在广州军政监狱英勇就义,年仅36岁。